古生物地史学
课程时长: 18小时43分钟
主讲教师: 颜世永
一、教学内容
古生物地史学是地质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系统介绍生命的起源、生物界的形成和演化以及主要生物类别的形态、结构构造、分类、生态、地史分布和演化特征;地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地质历史中古大陆的生物进化史、沉积发展史和构造演化史及全球有机界和无机界的重大事件概况。
二、教学要求
掌握常见古生物类型的形态构造、地史分布、生态环境,并能熟练地用于生物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相分析;了解地质发展历史过程,熟练掌握各重要地质事件的特征及其对区域构造发育、沉积环境等的影响,重点了解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区域地质发展演化史,使学生掌握地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历史地质学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以满足新时期地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 古生物学第一章 古生物学绪论
- 第一节 古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 第二节 化石及其保存类型
-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证据
- 第四节 物种的形成
- 第五节 生物进化的主要特征
- 第六节 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
- 第七节 生物分类单位及物种命名
- 第八节 古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 第九节 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 古生物学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有孔虫目
- 第三节 “虫筵”亚目
- 第四节 生态及地史分布
- 古生物学第三章 腔肠动物门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珊瑚纲
- 古生物学第四章 软体动物门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腹足纲
- 第三节 双壳纲
- 第四节 头足纲
- 古生物学第五章 肢动物门
- 第一节 一般特征
- 第二节 三叶虫纲
- 第三节 介形虫
- 古生物学第六章 腕足动物门
- 第一节 一般特征
- 第二节 壳体形态构造
- 第三节 分类和化石代表
- 第四节 生态
- 第五节 地史分布
- 古生物学第七章 笔石动物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形态构造
- 第三节 分类及化石代表
- 第四节 演化趋势
- 第五节 古生态与保存
- 第六节 地史分布
- 古生物学第八章 牙形石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形态构造
- 第三节 牙形石的自然群集
- 第四节 牙形石的微细结构与生长
- 第五节 分类及代表化石
- 第六节 地史分布
- 古生物学第九章 古植物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叠层石
- 第三节 高等植物
- 第四节 植物的演化阶段
- 古生物学第十章 孢子花粉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孢粉的形态、构造特征
- 地史学第十一章 地史学绪论
- 第一节 地史学的任务和内容
- 第二节 地史学与其他地质学科的关系
- 第三节 地史学发展简史
- 地史学第十二章 地史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第一节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 第二节 沉积相和岩相古地理
- 第三节 地层沉积组合类型与历史构造分析
- 地史学第十三章 中国古大陆的形成和生物记录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太古宙
- 第三节 古元古代、中元古代
- 第四节 新元古代
- 第五节 前寒武纪的主要矿产
- 第六节 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
- 地史学第十四章 寒武纪
- 第一节 寒武纪的生物界
- 第二节 中国的寒武系
- 地史学第十五章 奥陶纪
- 第一节 奥陶纪的生物面貌
- 第二节 中国的奥陶系
- 地史学第十六章 志留纪
- 第一节 志留纪的生物界
- 第二节 中国的志留系
- 地史学第十七章 加里东构造阶段地史特征概述
- 第一节 加里东构造阶段地史特征概述
- 地史学第十八章 泥盆纪
- 第一节 泥盆纪的生物界
- 第二节 中国的泥盆系
- 地史学第十九章 石炭纪
- 第一节 石炭纪的生物界
- 第二节 中国的石炭系
- 地史学第二十章 二叠纪
- 第一节 二叠纪的生物界
- 第二节 中国的二叠系
- 地史学第二十一章 海西构造阶段的地史特征概述
- 第一节 海西构造阶段的地史特征概述
- 地史学第二十二章 三叠纪
- 第一节 三叠纪的生物界
- 第二节 中国的三叠系
- 地史学第二十三章 侏罗纪
- 第一节 侏罗纪的生物界
- 第二节 中国的侏罗系
- 地史学第二十四章 白垩纪
- 第一节 白垩纪的生物界
- 第二节 中国的白垩系
- 地史学第二十五章 第三纪
- 第一节 生物界面貌
- 第二节 中国的第三系
- 地史学第二十六章 第四纪
- 第一节 生物界面貌
- 第二节 中国的第四系
- 地史学第二十七章 中、新生代地史特征概述
- 第一节 中、新生代地史特征概述
- 地史学第二十八章 地史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 第一节 地史过程中的一些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