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中心 > 油气地质与勘探

油气地质与勘探
课程时长: 18小时16分钟
主讲教师: 刘景东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开设该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基本理论,以及油气田勘探程序及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油气地质与勘探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研究及勘探实践奠定牢固的专业理论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需要相关课程作为基础。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以及矿物岩石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史学等专业理论基础。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理论以及各类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掌握油气田勘探方法、程序及国内外油气田勘探实例,学会综合利用石油天然气地质理论和勘探方法,进行油气地质研究和油气资源综合评价。

  • 模块0 绪论
    • 石油和天然气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 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
    • 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
  • 模块1 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的基本特征
    • 石油的化学组成及分类
    • 石油的主要物理性质
    • 天然气的基本特征
    • 油田水的基本特征
    • 油气中的稳定同位素
  • 模块2 石油和天然气成因
    • 油气成因概述
    • 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
    • 影响有机质演化生烃的因素
    • 有机质演化生烃模式
    •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特征
    • 烃源岩评价
    • 油源对比的原理与主要方法
  • 模块3 储集层和盖层
    • 储集层概述
    • 碎屑岩类储集层
    • 碳酸盐岩储集层
    • 特殊岩类储集层
    • 盖层的类型及其封盖机制
  • 模块4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
    • 油气运移概述
    • 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
    • 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
    • 油气初次运移的通道及方向
    • 油气初次运移模式
    • 油气二次运移相态、流动类型、阻力概述
    • 油气二次运移动力
    • 油气二次运移输导体系
    • 油气二次运移方向与距离
    • 气运移研究方法
  • 模块5 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
    • 圈闭与油气藏概念及度量
    • 油气聚集原理与油气差异聚集
    • 油气成藏基本地质条件之一——充足的油气源
    • 油气成藏基本地质条件之一——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 油气成藏基本地质条件之三——有效的圈闭
    • 油气藏的保存与破坏
    • 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 凝析气藏的概念及形成原理
    • 非常规油气藏的形成
  • 模块6 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 油气藏的分类概述
    • 构造油气藏——背斜油气藏
    • 构造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岩体刺穿油气藏、裂缝性油气藏
    • 地层油气藏
    • 岩性油气藏
    • 水动力油气藏与复合型油气藏
  • 模块7 油气聚集单元与分布规律
    • 油气田与油气聚集带
    • 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 含油气盆地的概念及类型
    • 主要类型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
    • 油气资源分布特点
    • 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
  • 模块8 油气勘探理论与方法
    • 油气勘探理论
    • 油气勘探方法
    • 油气资源评价概述
  • 模块9 油气勘探程序与任务
    • 油气勘探程序
    • 区域勘探
    • 圈闭预探
    • 油气藏评价勘探
    • 滚动勘探开发
  • 实践教学
    • 01-原油、固体沥青、烃源岩及储集岩样品的观察描述-实验
    • 02-烃源岩样品观察与常用地化指标分析-实验